新與舊,革新與傳統(tǒng),對葡萄酒世界來言就像硬幣的兩個面,互為土壤、互相助力,又相互抵牾、相互撞合,最終成就了葡萄酒世界如今的這個百家爭鳴的繁盛局面。
何為新、舊世界
簡單來說,【葡萄酒舊世界】指的就是所有歐洲大陸上的產酒國,包括法、意、西班牙等,擁有動輒上千年的悠久葡萄酒生產歷史;
【葡萄酒新世界】指除歐洲大陸之外的其他全部新興產酒國家,包括美、澳、新、智利等,多數(shù)曾為被殖民國家,葡萄酒生產歷史相對較短。中國也屬于新世界之列。
雖然葡萄酒新舊世界的劃分具有鮮明的地理、歷史特征,但如今的‘新舊世界’之分早已不單單止于此,而是一個涉及到釀酒理念、審美偏好和市場定位等細致概念的深度劃分。
潑辣奔放 vs 含蓄內斂
歐洲大陸多數(shù)產酒國相對新世界國家所處緯度更高,氣候更涼爽——實際上,眾多歐洲產區(qū)已經寒冷到僅能將將使葡萄成熟的地步,屬于葡萄可以完全成熟的最北界。
例如:法國波爾多,是赤霞珠完全成熟的最北界;法國勃艮第,是黑皮諾完全成熟的最北界;德國,是干型雷司令完全成熟的最北界等。
由于葡萄酒的風格與葡萄產地的氣候有著密切關聯(lián)——簡單來說,產區(qū)氣候越熱,出產的葡萄酒果香越濃郁、酒精度越高、口感越厚重、風格越奔放——所以,歐洲大陸國家的冷涼氣候對其葡萄酒風格的最直接影響就是:果香更幽微、酒精度更低、酸度更高,風格更含蓄內斂。
風土至上VS品種至上
對比新、舊世界兩方的葡萄酒酒標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兩者有一個非常大的區(qū)別:舊世界不會像新世界那樣,在酒標上注明葡萄品種,所標注出來的只有葡萄產區(qū)。
對舊世界而言,風土Terroir高于一切——簡單來說,風土就是葡萄所生長的產區(qū)的土壤、微氣候、海拔、光熱等可以影響葡萄生長的自然因素的總稱。
在風土高于一切的邏輯下,一個酒莊、一個釀酒國家所最珍重的是他們的葡萄園塊、葡萄產區(qū),葡萄品種只是服務于葡萄產區(qū)的存在。
與這樣的釀酒邏輯相配套的市場宣傳策略,自然也是以產區(qū)為中心,通過打造知名產區(qū)來推動銷量,而產區(qū)背后的葡萄品種則不足為道了。
與之相反,新世界走的是一條‘葡萄品種高于一切‘的路線——其實走這條路也實屬被逼無奈,畢竟新世界無論如何推廣產區(qū),也始終無法與舊世界動不動擁有上千年歷史積淀的產區(qū)名聲相抗衡——通過全力打造知名葡萄品種來推動銷量,而產區(qū)的重要性則大大降低。
澳洲官方的出口統(tǒng)計著重于品種,而非產區(qū)
在新舊世界的這兩個差異化的市場策略下,造成了普通消費者只知法國有波爾多、勃艮第,而不知波爾多是由赤霞珠釀造、勃艮第是由黑皮諾釀造;與之相對,對于新世界的了解,消費者只知澳洲有西拉子,新西蘭有長相思,而不知其背后的具體產區(qū)了。
佳釀天成VS科學操控
由于對風土的狂熱崇拜,舊世界絕大多數(shù)老派釀酒師都尊崇一個原則:少即是多。
無論葡萄園的管理、葡萄的生長、葡萄酒的釀造還是貯藏過程,舊世界傳統(tǒng)釀酒師都強調盡可能的減少人為干預,放手讓葡萄表達自己,以期達到最真實反應風土的境界。
就像米開朗琪羅所說的“我只是把困在石頭里的大衛(wèi)釋放出來”一樣,在所有舊世界傳統(tǒng)釀酒師心中,他們自己僅僅是一個領路人,需要做的只不過是將早已存在于天地間的美酒帶到世人面前而已。
而與之相反,由于沒有歷史包袱和對風土的絕對崇拜,新世界釀酒師總是孜孜不倦地嘗試各種新潮的科學手段來優(yōu)化、干預葡萄生產釀造過程,以提升葡萄品質,達到最完美的葡口感表達。
無問新舊
自上世紀新世界產酒國家崛起,打破老牌釀酒國家的話語壟斷后,新、舊世界孰優(yōu)孰劣的爭論就從未停歇;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明白,若想享受到真正最精彩的美酒,須得放下對酒款出身的執(zhí)拗追求,以一顆尊重、開放的心態(tài)去欣賞擁抱。
若葡萄酒本身美味無敵,那任何國界、派系劃分都無法阻止我們相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