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數(shù)葡萄酒酒瓶的底部,都有一個凹陷的凹槽。這個凹槽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有人說,有凹槽的葡萄酒才是真酒,同時凹槽越深,酒的品質(zhì)就越好。這種說法是否正確?
凹槽是判斷假酒的依據(jù)嗎?
簡單來說,一切依據(jù)葡萄酒的外觀、包裝來判斷葡萄酒的方法都不可靠,酒瓶的凹槽自然也不例外。
以目前假酒的造假技術(shù),單憑酒瓶幾乎沒有人可以將真酒與假酒區(qū)分開來。更何況,在ebay上我們很容易就能買到“真”的名莊酒的空酒瓶,造假者將這些真酒瓶回收之后再灌裝假酒,就算是收藏家都有可能上當。
除了高貴的名莊酒之外,即使是市面常見的葡萄酒,“真瓶”內(nèi)灌裝假酒的造假方式在無論中外都非常普遍。2017年8月法國警方就將法國最大的散裝酒酒商Raphael Michel公司CEO逮捕,因其涉嫌將廉價的散裝酒裝入高品質(zhì)高價格的羅訥河谷(Rhone)法定產(chǎn)區(qū)葡萄酒酒瓶,從中牟取巨額利潤,涉及的葡萄酒預計多達4000萬瓶。
有凹槽的才是好酒?
有些人認為,酒瓶的凹槽越深,證明這款酒的品質(zhì)越好。這個說法又是否有根據(jù)呢?
酒瓶的凹槽深淺,是一個設計問題。由于大多數(shù)葡萄酒消費者認為,酒瓶越大、越厚重,葡萄酒的品質(zhì)也越高,因此酒莊也傾向于將價格比較高的葡萄酒灌入比較“大”的酒瓶。
然而法律規(guī)定,一個標準瓶的容量只能不多不少是750ML,因此酒莊不得不通過一些小“伎倆”來巧妙地“欺騙”消費者:
1)將酒瓶的玻璃加厚;
2)將瓶底的凹槽設計得更深,這樣酒瓶的整體尺寸就會變得更高更大,給消費者更“高級”的視覺感受。
然而這一切都與葡萄酒的具體品質(zhì)沒有多大關系,因為即使是完全沒有凹槽的葡萄酒,也可能品質(zhì)很高。這方面最好的反例,就是著名的路易王妃水晶香檳(Louis Roederer Cristal)了——相傳1876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由于擔心被人暗殺,因此他要求路易王妃香檳廠要將香檳酒瓶設計成完全透明的,以便他看到酒瓶內(nèi)的氣泡,防止暗殺者在酒瓶內(nèi)暗藏炸彈。因此,路易王妃香檳廠命令比利時的玻璃工匠設計了一種透明、平底的酒瓶,完全沒有凹槽,這樣亞歷山大二世就可以對酒瓶內(nèi)的東西一覽無遺。而這款香檳也由此得名“水晶香檳”。
路易王妃水晶香檳在國外零售價超過1500元人民幣,價格高昂,在酒評家看來也是品質(zhì)超卓的香檳名酒。葡萄酒大師李志延對路易王妃水晶香檳的多個年份打分都在96分或97分之間,法國最權(quán)威的葡萄酒指南之一《GILBERT & GAILLARD》更是對其2004和2005年份給出了99分的高分評價。
由此可見,平底的酒瓶也可以用于高品質(zhì)的葡萄酒,瓶底是否有凹槽、以及凹槽的深淺,并不能作為判斷好酒與否的指標。
瓶底的凹槽到底有什么用?
實際上,對于葡萄酒瓶底的凹槽(英語稱之為Punt)的作用,坊間流傳很多說法。有人說這是葡萄酒瓶設計里面最具神秘氣息的部位,因為對于它的存在從來沒有一個通行一致的合理解釋。流行的說法包括:
1.以更容易地握住酒瓶。
2. 凹槽可以讓酒瓶放得更穩(wěn):從前玻璃瓶的制造工藝不完善,瓶底很容易出現(xiàn)凸起或者凹陷,而如果瓶底凸起酒瓶就會放不穩(wěn),因此玻璃工匠會故意在瓶底留下這樣一個凹槽,而這也成為酒瓶制作的一個不成文的傳統(tǒng)規(guī)定。
3. 凹槽有利于沉淀:葡萄酒的陳年過程中可能會出現(xiàn)一些沉淀物,而這個凹槽的設計可以讓沉淀物不那么容易被倒出來,影響葡萄酒的觀感和口感。
4. 增強抗壓能力:對于起泡酒而言,凹槽的存在可以增加酒瓶對氣泡的抗壓能力,因為拱形或者球面的設計能夠比平面承受更大的壓力。
5. 便于疊放:葡萄酒的運輸和儲存過程中,以前一瓶的凹洞接下一瓶的瓶口這樣的方式疊放方式,可以防止酒瓶滾動,增加安全性。
6. 防止假酒:傳說古時候,酒館會在酒喝完之后,在這個凹槽上用特殊的工具打一個洞,防止有人用別的酒重新裝瓶,以次充好。